铜型材铜材定制铜材供应铜门窗型材英华铜业
您所在的位置是: 首页 » 新闻中心 » 公司动态 » 铜型材在挤压生产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?
铜型材挤压生产是一个技术密集型工艺,涉及多个关键环节。要生产出高质量、高精度的铜型材,必须在整个过程中进行精细控制。以下是需要注意的核心要点,可以分为挤压前、挤压中、挤压后三个阶段:
坯料(铸锭)质量是关键:
成分均匀:确保铜合金的化学成分符合标准要求,分布均匀。杂质元素(如氧、铅、铋等)必须严格控制,否则会严重影响热加工性和成品性能。
组织均匀:坯料最好经过均匀化处理,以消除晶内偏析和内应力,使其组织更均匀,提高挤压塑性,减少表面裂纹等缺陷。
表面质量:坯料表面应光滑、无气孔、无夹渣、无冷隔。否则这些缺陷会直接复制到挤压材表面。
模具设计与制造是核心:
模具设计:模孔设计(如工作带长度、焊合室形状、导流孔大小等)直接决定金属流动的均匀性。设计不佳会导致型材各部位流速不均,产生扭拧、弯曲、尺寸超差等缺陷。
模具材质与热处理:必须使用优质的热作模具钢(如H13钢),并经过严格的热处理以获得高硬度、高红硬性和高韧性,防止模具过早开裂或磨损。
模具预热:挤压前模具必须充分预热(通常预热到400-450℃左右)。预热不足,金属流动不均且易损坏模具;预热温度过高,则模具容易塌陷或粘金属。
设备与工具准备:
挤压筒和挤压杆:需清理干净并预热,其温度应与模具温度相匹配,防止“吸热”导致坯料温度骤降。
垫片等工具:保持清洁、平整,无残留金属。
这是最关键的阶段,需要严格控制工艺参数。
温度控制:灵魂所在
坯料加热温度:这是最重要的参数之一。温度过低,挤压抗力大,容易发生挤不动、设备过载甚至“闷车”事故,产品表面粗糙;温度过高,则容易导致型材表面氧化、晶粒粗大、甚至过热过烧,造成晶界熔化,产品报废。
铜合金种类不同,加热温度范围也不同。例如:
紫铜(T2):一般在800~900℃
黄铜(H62):一般在700~800℃
硅青铜(QSi3-1):一般在700~800℃
温度稳定性:加热炉内的温度必须均匀、稳定,温差过大会导致同一根型材前后性能不均。
速度控制:平衡的艺术
挤压速度:指挤压杆前进的速度。速度过快,会因热效应导致型材尾部温度升高,容易产生表面裂纹(俗称“橘子皮”现象)、尺寸不稳定;速度过慢,则生产效率低,坯料温降大,挤压抗力增大。
必须找到温度与速度的最佳匹配点,确保变形区温度处于一个稳定的理想范围。
润滑与冷却:
润滑:良好的润滑可以减少金属与挤压筒、模具之间的摩擦力,降低挤压力,提高表面质量,防止粘模。玻璃润滑剂常用于高温铜合金挤压。
冷却:型材挤出模孔后,需要根据合金种类和产品状态要求,选择在线水冷、风冷或空冷。冷却速度直接影响产品的晶粒度和力学性能。
压力控制:
监控挤压力,防止超过设备能力上限和模具的承载极限。异常高的压力可能意味着温度过低、速度过快或模具设计不合理。
在线矫直:
型材挤出后通常会有弯曲和扭拧,需趁热在矫直机上进行直线度矫正。
切头切尾与拉伸矫直:
切除头尾变形不充分、组织性能不均的部分。
拉伸矫直:对冷却后的型材进行少量(如1%-3%)的拉伸,不仅能进一步矫正直线度,还能消除内应力,提高材料的强度和平直度。
热处理:
根据产品最终状态要求,可能需要进行:
退火:消除冷加工应力,使产品变软(O态),便于后续弯曲、拉伸等加工。
时效处理:对于一些沉淀强化型铜合金(如铬锆铜),需要通过时效处理来获得高强度、高导电性。
精整与包装:
包括定尺锯切、表面清洗、检查、包装等。避免在搬运和储存过程中对型材表面造成划伤和磕碰。
总之,铜型材挤压是一个系统工程,每一个参数都需要精确控制和相互配合。一家优秀的铜型材厂家,其核心竞争力就体现在对这些工艺细节的深刻理解和严格控制上。
在线咨询
1365053563
zjyinghua@126.com
联系电话0575-81382116